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
      县人民政府驻繁阳镇,邮编:241200。代码:340222。区号:0553。拼音:Fanchang Xian。繁昌是一座立县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,又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、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兴城市。地处皖南北部、长江南岸,隶属芜湖市,现辖6镇101个村(居)委会,人口32万,面积604平方公里。
 
    繁昌历史悠久。240万年前,亚欧大陆的古人类就是在这里和曙光第一次相拥。新石器时期,这里就有人群聚居繁衍,并创造了灿烂的缪墩文化。西汉武帝元封二年(—109)立春谷县,三国时期东吴将军周瑜曾任春谷长。公元318年,晋元帝司马睿率其子民千里南迁,定居于此,这片沃土始得大规模开发,并有了一个颇具魅力的名字——繁昌,沿用至今。历代著名诗人王维、李白、梅尧臣等都曾行迹于此,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和动人的传说。境内出土的春秋早期青铜器、楚铜贝范及宋代瓷窑器等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,繁昌窑遗址、皖南土墩墓群、人字洞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49年4月,解放大军挥师南下,繁昌作为渡江第一船登陆处,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。
 繁昌区位优越、交通便捷。处皖南北部,其北临长江,南望九华,东接长江金三角,西通中部腹地,素有“皖南门户”之称。浩浩长江,由西向东,穿山越岭,奔腾而来,在这里形成一条宽阔平稳可行驶万吨级船只的“黄金水道”。沪铜铁路、沿江高速公路宛如两条巨大的动脉,将繁昌同富饶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大内陆腹地连接起来。由繁昌前往南京禄口、合肥骆岗机场也非常方便,车程不到一个半小时。
 繁昌资源丰富。604平方公里锦绣山川蕴藏着丰厚的各类资源,尤以矿产资源为最,储藏着燃料、金属、化工、冶金辅助材料等7大类33种矿产。繁昌属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,全年四季分明、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。千姿百态的地形,暖湿适宜的气候,使这里生活、生长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,驰名中外的“长江三鲜”(鲥鱼、刀鱼、螃蟹)即产于此。
 改革开放以来,繁昌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越、交通便利、资源丰富的优势,始终坚持“以工强县、以农安县、以商富县”的发展方向,县域综合实力日益增强,对外开放日趋活跃,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社会事业蓬勃发展,人民生活蒸蒸日上。目前,全县已形成以水泥建材、纺织服装、冶金机械、船舶制造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,以蔬菜、水产、油菜、棉花为主产的优势农业板块,以房地产开发、现代物流、旅游、保险、金融、中介为重点的服务业体系,以繁昌经济开发区为主体,孙村服装工业园、荻港建材工业园等为支撑的特色园区。县域综合实力位居安徽省前列。2006年,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.1亿元,同比增长18.1%;完成财政收入6.41?不含基金7800万),增长28.2%,比“九五”期末增长2.46倍;全社会固定资产蹲?2亿元,增长70%;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0441元,增长30.5%;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,增长15.8%;农民人均纯收入4514元,增长16.9%。
 “十五”期间,繁昌先后跻身于“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”、“全国教育‘两基’达标县”、“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”、“安徽省综合实力十强县”、“安徽省文明县城创建先进县”等行列。
 “十一五”时期,繁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,以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主题,以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。强工业、优农业、兴三产,加快工业化进程,建立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;推进城乡统筹,加快城市化进程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;强化科教兴县,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;坚持东向发展战略,强化招商引资。力争到2011年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,年均增长16%;财政收入18亿元,年均增长22.9%;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,年均增长20%;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8%以上;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%以上;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%。力争把繁昌建设成为经济更具实力,发展更具活力,环境更加优美,人民更加富裕,社会更加和谐的工业强县,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。


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(—109)建春谷县,属丹阳郡。三国吴永安年间(258~264)地属故彰郡。西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,属宣城郡。
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(318),司马睿即位建康(今南京),其襄城郡繁昌县(故址繁阳亭在今河南临颖县西北30里)之民因避战祸,从帝渡江,流聚春谷,遂于春谷地侨置襄城郡繁昌县,是时春谷、繁昌两县并立。成帝咸和四年(329)侨置淮南郡,领春谷、繁昌等县。晋孝武帝太元八年(383),改春谷为阳谷。晋安帝义熙九年(413)省阳谷入芜湖县,又省芜湖入襄垣县。自是春谷废,唯繁昌存。
 南朝宋邦武大明六年(462),淮南郡并入宣城郡,繁昌县属宣城郡,明帝太始三年(467)复属淮南郡。梁武帝天监元年(502),以阳谷地置南陵郡,治赭圻(故城址在今荻港镇)。
 隋开皇九年(589),罢南陵郡置南陵县,废繁昌等县更置当涂县,是时繁昌县阙,南陵县治赭圻,属宣州。
 唐武后长安四年(704),移南陵县治于青阳域(即今南陵县城),属宣城郡。
 南唐升元年间(937~943),割南陵五乡,复置繁昌县(治属在县西北延载乡,今新港办事处),属江宁府。
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(975),繁昌县属宣州。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,属江南东路太平州。
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(1131),属江南东路太平州。
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(1277),改太平州为太平路。顺帝至正十五年(1355),明兵渡江,首取江浙行省江东道太平路,升为太平府。
 明太祖洪武四年(1371)定太平府直隶京师。成祖永乐十八年(1420),改京师为南京,称南直隶太平府,繁昌属之。英宗天顺元年(1457),繁昌县知县王旬,因县治濒大江之冲,据南畿上游,往来供递钜剧,邑小莫支,民滋消耗,建议朝廷改迁,邑人中丞吴琛赞之,始迁县治于金峨上乡(即今繁昌县城),以延载乡故城为旧县镇。
 清顺治二年(1645),康熙六年(1667),繁昌县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、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。
 中华民国初,繁昌属芜湖道。民国16年(1927),属第二行政督察区,民国21年(1932)属第九督察区,民国29年(1940)属第六行政督察区。
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属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芜当专区,1950年上半年转辖于池州专区,1952年划归芜湖专区,1981年上半年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,1983年7月改属芜湖市。

 
 繁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,根据地质勘探境内拥有金属、非金属、燃料、化工、冶金辅助材料等七大类34种矿产品。其中,金属矿产有铁、锌、铜、金、银等;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、沸石、瓷土、膨润土、花岗岩、大理石、紫墨玉、砖瓦粘土等;燃料有煤、泥煤、天然气;化工原料有硫、硫铁矿、石膏、重晶石等。
 金属矿产中铁矿石储量最多,保有储量约4000余万吨,并且含铁品位高,有害元素低,伴有自熔或半自熔矿物。主要矿床有长龙山铁矿床、白马山铁矿床、顺风山铁矿床、小阳冲铁矿床、铁山坡积铁矿床。县内已形成上规模的开采企业有荻港杨山铁矿集团公司、孙村磁墩头铁矿公司、芦南大元旦铁矿、俞冲铁矿等。此外还有国有马钢桃冲铁矿、国有铜陵顺风山铁矿等。其次是锌矿,矿石量7.55万吨,金属量0.67 万吨,分布在峨山乡随山、繁阳镇阳冲等地。第三为铜矿,储量约4000吨。
 非金属矿产中以石灰石储量最丰富,地质储量17亿吨,含氧化钙50-55%,全县年产350万吨以上;沸石矿地质储量约1.5亿吨, 沸石矿物一般含量40-60%;膨润土几千万吨以上;花岗岩分布面积15平方公里,约10亿立方米;紫墨玉分布在荻港、孙村等地;紫砂陶土分布在平铺、峨山等地;高岭土(瓷土)储量相当丰富,而且质地优良,泽白似玉,结构细腻,是制造瓷器的上等原料,畅销江浙。
 燃料主要是煤的储量较为丰富,据现有资料统计约1500万吨左右;泥煤储量约6000万吨;还有天然气估计储量约4500万立方米。
 化工原料主要为硫、硫铁矿,现探明的储量为1000万吨。
 
 经济建设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4.84亿元,扣除价格因素,比上年增长18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5.00亿元,同比增长8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25.30亿元,增长26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14.55亿元,增长9.8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11.1:56.4:32.5的水平。
 从各产业对GDP的贡献来看,一、二、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.7%、75.7%和18.6%,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4.2%;分别拉动GDP增长1、13.9和3.4个百分点,其中工业拉动GDP增长11.7个百分点,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发展良好。
 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,通过调整政策、增加投入、改善环境、优化服务,提高农业的市场化、集约化、现代化水平,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。
 2006年,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,以产业化为载体,以市场为导向,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发展。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365公顷,比上年减少684公顷。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2707公顷,比上年减少41公顷;油料种植面积6230公顷,比上年减少315公顷;蔬菜种植面积3598公顷,比上年减小196公顷。实现农业总产值8.61亿元,比上年增长7.2 %。其中养殖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7.9%上升到29.6%,种植业的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。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,平稳推进。
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.48亿元,比上年增长33.8%。其中1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7.47亿元,比上年增长35.0%。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1.3%,比上年提高了0.7个百分点。2006年,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3.12亿元,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1.3%。 年末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。
 投资规模平稳增长。2006年,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.58亿元,比上年增长62.8%。在投资总额中,城镇投资23.35亿元,增长95.3%;农村投资4.93亿元,下降0.4%。从产业看,第二产业投资21.54亿元,增长73.5%;第三产业投资7.96亿元,增长39.4%。从行业看,工业投资增长73.8%,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4.7%;交通运输业、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、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投资分别增长89.9%、39.0%和291.5%。
 房地产开发稳中有升。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.30亿元,比上年增长2.7%。房屋施工面积23.36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24.7%,竣工面积5.07万平方米,下降54.4%。商品房销售额14739万元,增长72.9%。
 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芜湖海螺水泥项目,有3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,当年完成投资10.9亿元。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50万吨。
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。2006年,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.04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8%。其中: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.69亿元,增长18.3%;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.01亿元,增长1.7%。分地区看,县级消费品零售额7.49亿元,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.55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13.9%、21.6%。
 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升。2006年,全县共引进内资项目126个,其中投资超亿元的5个,实际利用内资25.87亿元,增长12.6%;实际利用外资5478万美元,增长45.8%,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419万美元。
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。2006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1655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30.3%,其中出口1604万美元,同比增长27.1%。
 繁昌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按省级开发区筹建,按照“一区多园”的模式,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。编制了综合工业园7.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,投资1.2亿元实施了2平方公里的“五通一平”工作。孙村轻纺服装工业园完成基础建设投资2497万元,配套功能不断增强。荻港新型建材工业园规划正在编制。开发区当年引进项目70个,引进资金12.6亿元,实现工业总产值9.4亿元。
 旅游业高速发展。2006年,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6.89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73.9%,其中,接待海外游客0.04万人,比上年增长73.4%; 2家旅行社国内组团1.61万人次,增长106.1%。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.40亿元,增长28.2%。马仁奇峰跻身4A级旅游景区行列。年末星级酒店1个,客房总数208间。